中药材系统的运转 一

西瓜切开,半天功夫就坏了,
苹果切开,一分钟就变黄了,
但是没切开,就没那么容易变质和氧化。
为嘛呀?

因为没切开之前,
外面有层皮隔绝了空气,
而空气中有大量的微生物,氧气。

切开之后,空气直接接触了它的肉,
变质是因为微生物在“吃它”,
它越甜营养越多,微生物越喜欢;
氧化是因为氧气在与它反应,
高油脂含量、富含酚类物质更容易与氧气反应。

发霉发霉,霉菌是微生物啊。
微生物比动物植物远远复杂得多。
霉菌都不知道多少种,
我们动物植物人类能活着,
并不是因为我们消灭了微生物和细菌,
仅仅是因为我们能够适应它们。

中药材的变质问题后面我们会单开一篇再仔细讲一下,总之发霉、变味儿是因为微生物在吃它,生虫是因为虫子要吃它,氧化走油是因为它里面的养分活性高所以喜欢氧化走油,石头是不会氧化的它是稳定的。

回到中药材。
中药材为什么要晒干?
因为不晒干就烂了了,
并不是因为中药材必须晒干了才有作用,

神农尝百草~~
咱不管是神农还是原始先民发现植物的作用,
这个原始人肯定不是把东西晒干之后再尝试的,
而是直接吃了之后发现还不错,
然后才给它保存起来的。
从人类的活动来看,
它不会无缘无故的做一件复杂的事情。
它是有用,才会做这件事情。

人类社会保存食物就是晒干、烟熏、盐腌、糖腌制、醋泡,酒泡…
总之就是把这个东西变成微生物不爱吃的东西,
或者在这个东西表面制造一个微生物不喜欢的的环境。
当然啦,咸菜里面也有微生物,
但是它是好的微生物,是我们人类可以接受的。
好的微生物很多,比方说乳酸菌。
不好的微生物很多,比方说各种霉菌。
反正搞来搞去就是这几种。

古代没冰箱,
冷冻法保存食物只有在东北那么冷的地方才有。
园子里弄个大缸,
扔进去就冻上了,
一个冬天慢慢吃。

又扯远了。
回到中药材
干度对一个药材的保存非常重要。
古时候没有防腐剂,
只能把干度晒到最干,
这是最直接的方法。

然后你看,烟熏法有没有用?
乌梅就是烟熏的。
当归也有熏的,
直接熏干,或者熏一下再晒干的都有。
酒泡,蜂蜜泡,盐泡,啥玩意儿都有

这些方法一方面可以保存它,
另一方面有些药材要去毒性,
或者要给药性改变一下,
总之使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
就是让它能够存下来、变无毒、更好用。

再说一个流通的问题,
咱老祖宗有了中医体系之后,
东南西北的药材需要搭配,
“草到祁州方为药”是啥意思?
就是它不搭配,它只是个草,
配伍了之后就是药方。

这个配伍事实上也是一个体系,
在中国古代,
如果仅仅说冬吃萝卜夏吃姜,
一代代也能传下来。
但传下来的仅仅是冬吃萝卜夏吃姜而已。

必须有一个系统,
放在里面验证、反馈、改进、交流。
如果没有系统就没办法交流,
就像我现在写的字,
如果我们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字,
我们就没办法交流。
我说这是鸡,你说这是鸭,
那我的经验就没有办法和你交流,
也没有办法传给你的下一代。
系统才是伟大的。

这个配伍对中药材产业的影响,
并不仅仅只是数量增加了那么简单,
配伍让古代中药材的流通难度直接增加了N次方。
开过饭店的都知道,
卖蛋炒饭的难度大于卖鸡蛋+饭+盐+酱油,
卖5种口味的蛋炒饭的难度比一种口味的增加了不是一点点,
10个人排队点了5种口味,你要精准的备料、计算、库存
那如果是一个饭店有120道菜和80张桌子,
这背后不是靠老板啦,
必须得靠一个系统。

何况是成千上万种来自东南西北的、于不同的季节产新的、不同方式加工的药材。
这个体系何其复杂。

当一个苏州大名医给一个大老爷开了一个方子,
你知道这个方子发生了什么?
这个方子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啊同学们。
和中医一样,是一个奇迹。
《国富论》这本书里提到的工厂里的分工,
你以为在中国古代没有?

这套庞大精密的系统里,
全国不同产地的人,在不同的季节,用不同的方法,
操作着中药材,然后汇聚到祁州、樟树、成都等不同的集散地,
再分配到不同的医馆,
多少人的劳作、分工、改良,
中医药的系统绝对能够说明中国古代文明的成就。
如果底层不够严谨,这个文明是不可能存在的。

(以上内容是微信聊天瞎聊了一晚上之后整理出来的,写得逻辑比较混乱,后面有空咱再从方方面面来细说,人类活动其实特别有意思。)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经营笔记大乐专栏

大乐之家小程序小技巧和小调整

2024-8-12 2:42:13

经营笔记大乐专栏

2024年活动的说明

2024-11-19 17:44:3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